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2015年GDP冲刺1600亿元

  

2015年GDP冲刺1600亿元
未来5年,罗湖将以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为目标,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民生幸福城区。南方日报记者鲁力摄

  2015年,深圳市罗湖区本地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14万元!12月24日,深圳罗湖区委召开五届十二次会议,通过了罗湖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工作指引———《罗湖区委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按照《建议》,未来5年,罗湖将以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国际消费中心、服务业基地、总部基地)为目标,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民生幸福城区。

  “过去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现在我们有30年奠定的城市基础,有30年积聚的能量和财富,更有30年创造的精神与才干。”罗湖区委书记刘学强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和深圳尤其是罗湖所处的发展大氛围给罗湖“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谋求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奋力爬上另一座山峰。

  罗湖打造国际消费中心迎来机遇

  在特区开始新30年征程之际,罗湖再次站在历史发展前沿。今年,在“十一五”即将圆满收官时,罗湖区提出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和服务业基地、总部基地”的战略目标,确定了罗湖“十二五”发展方向。

  毗邻港澳的罗湖是深圳商业的发源地,是深圳的消费中心,众多境外消费者也将罗湖当作固定消费区域。刘学强称,未来5年,罗湖将坚持把先行先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作为核心战略,把打造服务业基地和总部基地作为战略重点,把民生幸福最大化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城市再造作为重要支撑,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着力点,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强调‘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这对罗湖打造国际消费中心既是宏观政策支持,又创造了重要发展机遇。”刘学强表示,罗湖目前正面临极为有利的发展时机,明年大运会在深圳召开,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举办经验看,大型国际体育活动赛事会带来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消费需求增加、促进就业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收益,罗湖作为中心城区、口岸区,又是金融、商业中心区,受益定会更大。

  罗湖将借鉴香港打造“世界购物天堂”的成功经验,深化深港在消费领域的合作,突出深圳特色和优势,差异化发展消费终端市场。此外,罗湖还将继续坚持金融业发展和商业商务建设相结合,强化金融与商务商业相生相伴的产业效应,形成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把打造“时尚之都”作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核心,突出抓品牌营销和创意设计;通过打造旅游集散地,以时尚创造需求、以旅游汇聚人气,在保持本地消费稳步增长的同时,着力吸引外来消费,特别是境外消费;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环境,打造宜居城市。

  构建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两大基地”

  除了以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为核心,打造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两个基地”,进一步凸显和放大罗湖的产业特征与优势,也是罗湖未来5年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

  目前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是两个“40%”,发达国家普遍是两个“70%”,在发达国家的核心区域如纽约曼哈顿,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接近90%,而罗湖2010年的这一比重预计是69.4%。这一组数字说明,罗湖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这也是国际大都市走过的产业升级道路。

  刘学强表示,“十二五”期间,罗湖将大量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金融衍生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息咨询公司等专业服务业入驻罗湖,把蔡屋围人民南以及笋岗片区打造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提高罗湖服务业的质量和档次,继续追求集聚效应与效益,强化罗湖现代服务业基地的地位和辐射作用。

  此外,罗湖还将依托现有的基础和优势,进一步优化总部企业发展环境,通过培育与引进相结合,扶持市场拓展潜力大、产业规模优势强的本土企业集团走出深圳,鼓励国内知名企业来罗湖设立国际总部和海外营销中心,吸引更多外资企业集团的华南地区总部落户罗湖,结合城市更新腾出更多发展空间用于重点引进创新性强、单位投入产出比高且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总部企业。

  “罗湖发展总部经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总部最大的优势是,城市功能比较成熟,营造和提供了现代服务集聚效应和效益的必要条件。”刘学强说,罗湖将在大力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的同时,注重善于吸引国内大集团、大企业在罗湖设立“国际总部”,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在罗湖设立“华南总部”,新能源企业在罗湖设立“低碳总部”,通过多形式、差异化的总部经济模式,抢占价值链的制高点。

  超额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罗湖区委五届十二次会议透露,罗湖区已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初步预计,“十一五”期间罗湖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超出“十一五”目标近3.7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产出GDP达27.76亿元,单位GDP能耗较“十五”期末下降12%,经济发展步入低能耗、高效益、稳增长的良性轨道。

  刘学强介绍,“十一五”期间,罗湖在土地零增长、没有新增产业空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几年负增长的情况下,GDP年均增长10.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单位GDP能耗较“十五”期末下降了12%,万元GDP电耗仅为全国、全省、全市的40%、44%、60%,这说明罗湖靠内生型、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高产低耗”。

  此外,罗湖区产业发展呈现差异化、高端化的态势,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罗湖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90.4%,超出“十一五”目标6.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为62.7%、高端服务业占GDP比重为58.7%,分别较“十五”期末大幅提高20.7和22.3个百分点。

  作为深圳的最早建成区,城区二次开发对罗湖意义重大,罗湖围绕旧工业、旧商业区、城中村、旧住宅区全面实施综合整治和改造升级,顺利启动23个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老旧住宅区、城中村、插花地与新住宅区的环境反差进一步缩小。罗湖区将70%的财政支出投向基层基础和民计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罗湖区生态城市创建成绩斐然,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

  “在空间上再造一个罗湖不难,难的是再造一个‘新’罗湖,这需要全球视野、未来眼光,保证到2050年也不落后。”刘学强表示,罗湖的城市更新二次开发将高起点、超前规划,道路交通、人口承载力、生态环境、公共空间、公共配套、生活便利将用超前眼光和最新城市发展理念一并考虑。

  刘学强说,罗湖有望走出一条突破空间瓶颈、资源集约利用、更加生态宜居的发展新路子,到2015年,罗湖要新开发产业空间930万平方米,打造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南方日报记者马芳吕冰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