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0, 2010

回眸“十一五”:辽宁省三大产业发展迅速

  

回眸“十一五”:辽宁省三大产业发展迅速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贺小雁)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辽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备受瞩目。在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农委、辽宁省经信委、辽宁省服务业委对我省“十一五”期间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

  “十一五”是辽宁农民收入增长最快时期之一

  辽宁省农委副主任孙秩说,过去五年,辽宁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6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5%左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9%;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6670元,年均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实现了连续7年稳定增长,是历史上农民收入增长最快时期之一。

  过去五年,我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与2005年比较,全省44个县(市)生产总值由2579.8亿元增加到预计8300亿元,接近全省的半壁江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实现470亿元,除长海县外均超过3亿元。

  过去五年,辽宁省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跨入了全国农业大省行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民生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农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农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33个

  辽宁省经信委副主任吴超异介绍,截至2009年底,辽宁省年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有120个,分布在96个园区中,企业数量2.7万个,从业140.6万人,实现销售收入8634亿元,年缴税金221亿元。

  从发展规模看,2009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33个,实现销售收入5529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64%。10亿元至100亿元的产业集群87个,实现销售收入3105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36%。

  沿海经济带发展势头强劲。沿海经济带已呈现出集群式发展态势,一批具有显著产业集聚特征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仍是我省重点产业集群形成的主体。这些龙头企业是目前产业集群,尤其是重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主体和关键。这些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技术水平较高,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有力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由中小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一直是我省的薄弱环节,但这几年发展较快。目前符合工信部重点示范“双百”标准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有20个。其中大连软件产业集群有企业660多家,年销售收入400亿元,成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大石桥镁质材料产业集群有企业600余家,年销售收入369亿元,被国家确定为“中国镁都”;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有企业600多家,年销售收入150亿元,被授予“中国轴承之都” ;法库陶瓷产业集群有企业142个,年销售收入147亿元,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协作及创新体系。

  辽宁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全国2.4个百分点

  辽宁省服务业委副主任杨军生介绍,“十一五”以来4年间,辽宁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超出“十五”年均增幅1.3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增长11.9%,超过全国2.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12%左右。

  2009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891.3亿元,是“十五”末期的1.8倍。今年前三季度,实现5102.5亿元,预计全年可超过6500亿元。

  2009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7%,比2008年上升0.7个百分点,扭转了2004年以来服务业占比一直下降的态势。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9.1%。

  “十一五”以来,全省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9%,比“十五”期间加快10.6个百分点。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额由2005年的13.9亿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79亿美元,年均增长54.4%,占全省的5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