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0, 2010

寒潮天气温馨提示:天寒喝酒反而更冷

  亚心网讯(记者 何颜 整理)寒潮来临时,需要更加注意运动和穿衣保暖,可以多吃些御寒的食物,提高自身抗寒能力,多喝白开水,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 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受寒感冒。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开窗通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实验表明,每换气一次,可除去室内空气中60%的有害气体。此外,一定要保持合适的室内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一般室内应控制在16-22℃为好。

  有些人认为喝些酒能御寒,其实喝酒并不能防寒。专家说,喝酒可使人呼吸加快、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快,全身会因为交感神经兴奋而产生热乎乎的感觉,但散热会比平常人更快,时间一久,酒劲过后人体反而会觉得更冷。此外,如果饮酒过度,人们在酒精的麻痹下会疏于防寒,末梢神经、组织器官被冻伤也不会觉得痛,所以十分容易引起感冒、冻伤等。节日期间,亲朋相聚,酒过三巡后,切记不要酒后驾车,酒足饭饱后最好由清醒的人将朋友送回家,或让家人来接,不要逞强自己回家。

  发生冻伤时,如有条件可让患者进入温暖的房间,给予温暖的饮品,使患者的体温尽快提高。同时将冻伤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浸泡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如果冻伤发生在野外无条件进行热水浸浴,可将冻伤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怀中取暖,同样可起到热水浴的作用,使受冻部位迅速恢复血液循环。在对冻伤进行紧急处理时,绝不可将冻伤部位用雪涂擦、或用火烤,这样作只能加重损伤。

  发生冻僵的伤员已无力自救,救助者应立即将其转运至温暖的房间内,搬运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僵直身体的损伤。然后迅速脱去伤员潮湿的衣服和鞋袜,将伤员放在38℃~42℃的温水中浸浴;如果衣物已冻结在伤员的肢体上,不可强行脱下,以免损伤皮肤,可连同衣物一起时入温水,待解冻后取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