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6, 2011

象征意义远胜于实际意义 让我们用行动超越"一小时"

  东方网3月27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虽然很多人说“地球一小时”是一场“秀”,但这也是一场美丽的“秀”,WWF(中国)项目实施副总监王利民昨晚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通过这场秀能唤起更多人的公益意识和环保理念,‘地球一小时’活动会一直举办下去。”

  东方早报:我国有86个城市参与“地球一小时”,是去年2倍多,上海共有5000多个社区、100余所野生动物保护特色学校及22所高校参与其中。今年响应“地球一小时”的企业和机构远超往年,您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王利民:这说明社会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这些企业和部门开始把“地球一小时”的环保理念纳入他们的日常生产方式;而“地球一小时”活动反之也在他们的行为生活中生根发芽。

  东方早报:你们计算过每次“地球一小时”为上海节约多少电吗?

  王利民:实际上,“地球一小时”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具体省了多少电的意义,象征意义远胜于实际意义。熄灯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形式,倡导一种健康、时尚、环保的生活理念,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节能减排。

  东方早报:上海已连续举办三年“地球一小时”,然而根据电力部门的统计,居民用电每年仍在增加,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王利民:这说明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任重而道远,习惯养成后要想改变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并不认为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居民用电量就会大幅度减少,但至少我们已经唤起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行动起来,因此“地球一小时”活动会一直举办下去。

  除了熄灯,我们还有很多可做的事情。号召大家作出承诺就是希望大家用行动超越“一小时”,从身边小事做起,节能减排,保护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