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6, 2011

铁心桥之痛

  

铁心桥之痛
渣土车经过铁心桥示意图制图 俞晓翔
铁心桥之痛
一辆辆渣土车,把主城建设工地上的废渣土经过铁心桥运到别处,铁心桥承载着南京发展之痛快报记者 施向辉

  铁心桥静静地窝在南京城的南端,北接主城,至新街口7公里;往西两公里是河西奥体中心;东南接江宁新城。区位优良,交通便捷,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说起自己的“根据地”却直摇头:渣土车肆虐、尘土飞扬,整个铁心桥整天被呛人的灰尘笼罩,可以形容为“雾”锁铁心桥。“我们看不到蓝天啊!”铁心桥人感叹。不仅如此,上学难,看病难,也是部分铁心桥人的心病。为了争取改善环境、解决问题,部分铁心桥人通过向媒体投诉,在网络论坛发帖等形式,把自己的“痛”展现在公众面前,以期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辆辆掀起漫天尘土的渣土车,把主城建设工地上的废渣土,经过铁心桥运到别处。可以这么说,铁心桥承载着南京发展之痛。而铁心桥人的“抱怨”、不满,也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他们表示虽然情况复杂,困难很大,但是他们一直在为居民做实事,他们希望在得到居民理解的基础上,尽快解决影响居民生活的老大难问题。

  □ 快报记者 石磊

  曾是秦淮河地标

  铁心桥街道位于南京南部,出中华门4公里即到,总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4万。铁心桥北接主城至新街口7公里;往西两公里为河西新城CBD中央区;东南接江宁新城。

  从新街口到铁心桥,交通便捷,先坐地铁再换乘一次公交,如果路不堵,半小时就可到达。具体就是,从地铁新街口站上车,到安德门站下车。出了地铁站,换乘88路公交。顺着安德门大街一路向南,驶过第一个路口,马路左侧有一则硕大的雨花功德园广告,这标志着你已经进入了城郊接合部。公交车继续向前行驶,马路两边房屋的高度在递减,直至农田和荒地。5站路过后,公交车上的广播开始提醒:“铁心桥站到了。”

  铁心桥的来历,有好几种说法。其中一个是,当年宋高宗赵构从建康逃往临安,中途被追兵赶上,走投无路之际,韩府山上杀下一支救兵。由于寡不敌众,救兵全部战死,领头的宋将也身中数箭。金人骂他“吃了秤砣铁了心”。宋将答道:“吾乃铁心!”后来,这员战将杀出重围,可过小桥时却马失前蹄被俘。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铁心”救主的英雄,就称这座小桥为“铁心桥”。

  当年困住英雄的小桥早已不在,1979年,南京市在位于铁心桥乡地段的秦淮新河上建造了一座沟通南北的桥,现在被称为老铁心桥。当年,老铁心桥是南京内河河道最大的单拱桥,长度约110米,拱高13米,宽度约9米。虽然只有两股车道,可它不仅是贯通当时铁心桥乡(现铁心桥街道)8个自然村的桥梁,更是宁丹公路上的“咽喉”。

  当地的老村民说,“铁心桥是在平地上建起来的,建桥的同时挖了秦淮河,桥建好之后炸掉水坝,整个秦淮河才贯通起来。挑河的农民、建桥的工人一天三顿白米饭,定期还有红烧肉吃。”

  村民们都知道,挖秦淮河、建铁心桥意义非凡。为了浇灌庄稼,他们要从几公里外的小行、西善桥引水,秦淮河挖好后可以直接引水灌溉。“炸坝放水,贯通秦淮河的那一天,附近的村民一起跑过来,站在铁心桥上看。铁心桥可是秦淮河上最漂亮、壮观的一座桥,在当时非常时髦。”

  渣土车必经之路

  2005年,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南京市在与老桥相隔3米的位置,修建了一座新铁心桥。2007年2月,老桥被爆破,在原址又修建了第二座新桥。这样,两座近在咫尺的桥合二为一,基本成为了一座双向通行的桥梁。新铁心桥的修建,拉近了南京南部地区与主城的距离,也加快了铁心桥城市化的步伐。

  过去,铁心桥完全属于农业地区,农田纵横,如今的铁心桥街道下辖5个村、两个社区及1个筹备组,秦淮河横贯东西。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秦淮新河以南多为农村,盖有少量经适房;北边从春江新城小区到景明佳园小区的狭长地带,这些带有城市元素的居民居住区,则成了铁心桥的核心区域。

  这片区域的主要道路是铁心桥大道,顺着往下走就是宁丹公路。近年来,这条路已经成了大小货车的“乐园”。

  3月17日,记者站在铁心桥大道和春江路路口做了一个随机统计,5分钟里,经过这个路口的小货车有21辆,渣土车3辆,另外还有4辆槽罐车和1辆重型吊车。

  在网上搜索“宁丹路”、“铁心桥”、“车祸”等关键词,就会跳出不少“交通新闻”:2009年10月17日,铁心桥附近,一辆重载大货车将一辆电动车刮倒,骑车女子当场死亡;2010年3月28日,铁心桥大定坊,一辆渣土车拐弯时将一骑电动自行车男子卷到车轮下,骑车男子当场死亡。渣土车司机欲下车逃离,被市民扣下。

  铁心桥大道东边的龙西路,被称为“城南最差路”。3月17日下午,记者顺着龙西路走了一段,发现道路两旁多是工厂。住在附近的居民们说,由于超载车和渣土车日夜运行,龙西路的道路破损非常严重,大大小小的坑洞随处可见,开车的坐车的都怕走这条路。而出租车司机们则称这条路为“跳跳路”,“住在这个地方的人真是倒霉。”

  “每天吃灰就吃饱了”

  大型车辆源源不断,铁心桥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出租车司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铁心桥的米价很便宜,因为大家吃得少。为什么吃得少呢?因为每天吃灰就吃饱了。

  这里的扬尘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南京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铁心桥附近没有扬尘监测点,最近的监测点在雨花台,因此数据不具说服力。雨花台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也说,他们同样没有相关的数据。

  但居民们的切身感受最能说明问题。铁心桥大道和春江路的路口,有一个由6栋楼房组成的小区,临街的一栋楼,所有的窗户都紧闭着。在路边摆水果摊的老大妈苦笑着说,“没办法,大家都怕灰尘跑到家里去。”

  走进小区,右手边是用铁条焊成的非机动车库。所有停在里面的车——自行车和电动车上都积了厚厚的灰。用手抹一下车坐垫,手上一层灰。“手抹很难搞干净的,得狠狠地擦。”一位路过的老大爷说。

  小区的一楼,基本被用来做门面房,比较显眼的是一家饭店,老板是一对来自重庆的夫妻。“我们来这里好几年了,平时比较吵,灰尘也很大,我们每天早上、下午都要把店里清理一次。开饭店嘛,不干净谁敢来吃?”

  紧挨着饭店的是一家烟酒店,老板娘王陆英是渣土车的“资深受害者”,“白天算好的了,晚上渣土车特别多。好几次夜里,渣土车在店门口爆胎,声音特别大。本来我都睡着了,结果吓得一下子就从床上坐起来了。”

  “二楼三楼的住户恨不得装两层窗户,我们开店的人就更不好办了。关门生意不好做,不关门灰又很大。”王陆英的手边有一个颜色发黑的抹布,专门用于帮客人擦东西。遇到爱干净的客人,她还得用自来水冲了再冲。“为了这个灰尘的事,附近有人向上面反映过,可是没什么效果,没人管。”

  “我们看不到蓝天啊。”对王陆英等铁心桥人来说,蓝天绝对是奢侈品。

  甩不掉的渣土车

  王陆英所说的向上反映问题,主要是指向“12345热线”投诉。投诉者中,有一部分也来自于春江新城小区。春江新城是南京最早的经适房小区之一,包括5个社区184幢楼,居住着1万多户4万多人。靠近小区大门口的路两旁,停满了各种大型货车。根据铁心桥街道的统计,停放在春江新城小区周边的渣土车有300多辆。有居民抱怨说,自己3年前搬到小区时,环境还说得过去,但这两年,不少渣土车和工程车司机到小区里租房子,顺手就把车辆停在路边,环境都被他们搞坏了,“现在家里面每天至少要抹一次。”

  在路边清扫尘土的环卫工同样是一肚子气,“我们下午1点半出来打扫,一般不干到四五点根本结束不了。好不容易搞干净了,第二天早上还是会变得很脏。有时候一个小时只能扫出10米。没办法,这条路晚上停了太多的渣土车。不信你到时候过来看看。”

  到了晚上,原本人流量较小的春江路和西江路突然冒出很多小摊贩,其中主要是烧烤和小吃摊,也有小贩拿着DVD光碟叫卖。靠着人行道的机动车道被马自达占领,剩下的车道则由公交和渣土车轮番使用。一位在烧烤摊边等肉串的年轻人说,虽然路边有桌椅,但他一般都买了回家吃,“谁愿意看着渣土车吃东西啊。”

  不满的居民开始讨说法。去年一年,关于渣土车和扬尘的投诉,从南京12345政府服务热线转到铁心桥街道的有十几起。今年的投诉量有增无减,单是上星期,铁心桥街道就接到两起投诉。街道党政办主任刘建功介绍说,春江新城属开放式小区,有市政道路贯穿其中。近两年,不少渣土车驾乘人员在小区里租房,车辆随意停放在小区内外。

  有关方面协调后,决定拿出一块闲置土地作为停车场。停车场位于春江新城韩府坊小区7栋住宅楼的背后,一些居民便在网上发帖,质疑此举治标不治本,“几百辆渣土车怎么进停车场?还不是要从小区的道路开进来。”对此,春江新城管委会书记刘长义表示,建停车场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最起码能缓和现有矛盾。“把它圈起来管,总比放着不管好吧。这两天,有关部门就会展开行动清理小区周边的渣土车。如果司机不住在小区里,我们坚决赶走。如果租住在小区里,那么就移到停车场去。”

  先拆的后拆的都喊亏

  在渣土车的问题上,刘长义觉得有些委屈:管委会的努力,似乎并没有得到居民的理解。而从居民们的话里可以看出,他们从别处被安置到春江新城,本来就感觉自己“吃亏了”。一旦遇到不满,投诉就是很自然的选择。

  “如果能选择,我还是愿意住在原来的地方。”老张原住宁南大道,2003年拆迁,2007年搬进春江新城。老张说,原先他家的房子有300平方米,补偿拿了40多万,他用这些钱买了3套经适房。“现在我们自己住一套,另外两套毛坯房都租出去了。不过铁心桥环境不太好,再加上房子比较多,租金有限,每套每月也就500多元。”

  老张原先的房子被拆后,原地盖起了汽配城,“现在那边好了,房子也值钱了。”老张现在靠打工为生,这让他有些嫉妒那些后来的拆迁户。“我是拆亏了,不像后面的人,补偿可以拿到上百万,买个几套房子,然后手头还有闲钱,日子过得比我们舒服多了。”

  老张口中“后面的人”,指的是李文这样在2008年前后的拆迁户。李文今年43岁,原来也住在宁南。“我家原来房子好几百平方米,还有两亩田和三个门面房。门面房好租得很,每个月光收租金就有3000多元。”李文表示,他拿到的拆迁补偿确实比之前的人高,但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李文说,拿补偿款买了两套经适房后,家里余钱已经不多了——妻子2000年从厂里下岗,李文本人

  不久后也被单位买断工龄。“最重要的是,拆迁之后不仅田没了,门面房也没了,过日子就是纯花钱。”

  如今,李文找了份保安的工作,每个月1100多元收入,要养一家三口。“现在每天中午我和老婆要么炒点剩饭,要么下点面条,随便糊糊就行了。晚上孩子放学回来再弄两个菜。朋友来往就更别谈了,每个月这点工资,两顿酒一喝,拿什么养家啊。”

  管委会副书记曾被打三次

  据介绍,春江新城的住户中,有90%是失地农民,类似李文这种情况的不在少数。如果你在下午走进小区,会看到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打牌的中年人,“都是拆迁后没了地,又不想找工作的。”67岁的蔡志贤原住在河西沙洲,因南京奥体中心建设而拆迁。他表示,自己现在每个月拿救济金,生活完全是“糊嘴”。同样来自沙洲的老周也说,“小区周边起码有几十家麻将档,有的人虽然当初拿钱多,但已经败光准备卖房子了。”

  距离春江新城不远的景明佳园是安置特困户、无房户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住着6624户近两万人,他们来自全市13个区县的困难家庭,还有一些刑满释放人员。现在的景明佳园小区是“省级绿色环保社区”、“省级商业示范社区”、“南京市青年文明社区”,被来访的人形容为“这么好的绿化堪比每平方米卖一两万的小区”。可五六年前,这里的管委会干部也曾一度非常郁闷。

  景明佳园管委会书记陈迈林还记得他第一天上任的场景:办公室里足足挤了五六个人,都是来要钱要救济的。“为了缓和气氛,我张罗着给大家倒水,结果有的人拿起杯子就砸了过来。”当时,景明佳园小区出行只有1条105路公交,起点站是河海大学,中途经过南航,如果在周末,景明佳园这站很难挤上车。此外,看病只有1个私人诊所,寄信没邮局,取钱没银行,社区里经常有人闹事打架,一些居民甚至“逃”回城里租房住。

  2006年5月前后,景明佳园种菜成风,因种菜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臭味熏天,蝇蚊多,不能开窗,投诉每天都有。”管委会副书记张桂芳带着工作人员铲菜,然而,一些居民却对她动手了。张桂芳算过,自己到景明佳园工作这几年来,一共被居民打过三次,还被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一天。“那户人家找到管委会来,不让我吃饭也不让上厕所,就是为了要救济,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受了很多苦。”

  孩子上学也是难题

  除了长期投诉渣土车肆虐外,孩子上学也是居民们的烦心事。据了解,铁心桥区域有5所学校,分别是铁心桥小学、景明佳园小学、春江学校(九年一贯制)、铁心桥中学、共青团路中学。然而,一些居民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

  黄保镇原住在河西双闸,2003年拆迁后在南湖租房过渡了几年,去年才搬到春江新城。他的女儿现在南湖上幼儿园,即将要上小学,黄保镇到处找关系,最后交了一万五千元的赞助费,把女儿送进了三山街小学。“反正我身边认识的人,能找到关系的都把孩子送到城里去上学了,都觉得铁心桥这边的学校教学质量不高。”

  事实上,春江新城里就有一所公办九年制学校,名叫春江学校,建于2004年。据介绍,该校小学部有600多名学生,其中六成是本社区的孩子,四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月17日傍晚5点,记者来到春江学校,学校门口的传达室里,有4个孩子趴在桌前打电话。“都是打工者的子女,喊家长来接的。”学校保安说。”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今年在这上,明年父母去别处打工,孩子也只好跟着转学。”学校工作人员表示,“其实从考试、评比获奖等方面来看,我们学校在雨花台区排在中游,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城里,可能有他们的考虑吧。”

  “一发烧就得往城里跑”

  除了上学问题,“看病不方便”也是居民们抱怨的焦点。在铁心桥大道和春江路的路口,就有一所铁心桥社区卫生中心。和城里的社区卫生中心不同,这家医院24小时都有医生值班。3月17日晚上,记者来到铁心桥社区卫生中心,输液室里有1名患者在挂水,值班医生表示,“也有居民愿意到我们这里看病,多是感冒和肠道疾病。”

  然而,有些居民却认为家门口的医院“看不了什么病”。老王住在春江新城,有一次他夜里发烧,直接打车到南京市第一医院挂水,由于当时已经没有公交,来回花了50块钱。住在凤翔山庄的刘女士则为孩子生病烦心,“有次小孩生病,只能半夜打车去儿童医院。其实明基医院比较近,打车也就十几块钱,但过了晚上9点就没有儿童急诊了,只能往远了跑。”

  据了解,南京地区原有20家三级医院(包括省属医院、市属医院、部队医院),绝大部分集中在老城区,其中80%集中在鼓楼区,有些地方甚至一公里范围内有六七家大医院,比如广州路至鼓楼一带和汉中路一带。

  今年1月27日,江苏省卫生厅曾发布消息,江苏将有25所医院规划升为三级,其中南京有4所,分别是南京明基医院、南京同仁医院、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仙林医院。这意味着,曾经发出“看病难”抱怨的仙林人和江北人,不久后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然而,一部分铁心桥人却依旧要维持“看病往城里跑”的生活,“只能希望明基医院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了”。

  有关部门:正在努力解决问题

  对于渣土车、扬尘、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铁心桥街道和相关社区都表示,虽然已经做了一些努力,但有些问题并不是他们单方面就能解决的。一辆辆掀起漫天尘土的渣土车,把主城建设工地上的废渣土,经过铁心桥,运到别处。居民们则认为,铁心桥承载着南京发展之痛。

  “南京城有70%的渣土车都要经过宁丹公路,到江宁倾倒渣土。铁心桥离江宁和河西都比较近,而且房租便宜,很多渣土车司机都来这租房。”铁心桥街道党政办主任刘建功说,“停在小区内部的车辆我们可以清理,去年有渣土车想停进翠岭银河小区,我们就坚决不允许,但市政道路不归我们管,我们总不能把路封起来不让渣土车走吧。希望上级部门能多指导协调,一起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对于扬尘问题,刘建功表示,“我们从区里借了一辆洒水车,每天在宁丹路和龙西路上洒水,一个小时循环一次。我们建议南京市各工地加强管理,杜绝渣土车超速超载和带泥运行行为。”

  “我们也希望小区里干净整洁,居民安居乐业。”春江新城管委会刘长义坦言,为了解决小区居民的就业问题,他们组织过多次招聘会,不过居民们的待遇要求和用人单位的预期相比,差距比较大。“比如四五十岁的失地农民,没有什么技能,我们就帮忙联系一些保安的工作,但一些居民要求月薪1800元,还不能太累,最后没谈成。”

  景明佳园小区管委会同样也在做事,社区多次与公交公司等单位协商,并投资40多万元,开通了46、61和99路三条公交线路,现在,从这里始发或者过路的公交线路达到12条,平均2—3分钟就有一趟车;社区还投资300多万元,在门口建立了有137间门面房的“创业园”和800平方米的摊点疏导群,并在社区内开发出保洁、门卫等20多个岗位,让困难户上岗。“在社区工作就要做实事,我们也希望社区能变得更好,这需要管委会和居民双方的努力。”对于铁心桥孩子的上学问题,雨花台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盛红霞认为,居民们没有必要担心。

  “可能当地一些家长是从城里拆迁过来的,主观上觉得铁心桥的学校不行,其实铁心桥地区几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有保障的。”盛红霞说,“铁心桥小学是老牌的江苏省实验小学,景明佳园小学虽然2006年才建好,但也已被评为现代化小学。此外,春江学校的小学部是南京市实验小学,初中部的教育质量在整个雨花台区来说也是不错的。要知道,去年雨花台区的中考均分比南京市均分高出20多分。”

  盛红霞还表示,雨花台区教育部门已经听到了家长们的声音,他们已经要求铁心桥地区的学校加强自我宣传。今后,雨花台区还将启动教师轮岗。这意味着,今后雨花台中学的名师也有望到春江学校任教,目前一切都在筹备计划阶段。

  相关规划

  铁心桥:渣土车分流

  有赖道路建设

  从地图上看,铁心桥左邻河西,右靠江宁。当年同样“一无所有”的河西,已经成了南京市民眼中的新城区,铁心桥却依然如故。铁心桥的未来会怎么样?或许从规划里,我们能看到些答案。

  交通:

  新建改造道路改变拥堵状况

  未来几年,铁心桥区域的道路交通将得到改善,其中宁丹路铁心桥路段改造和凤渡路建设,有望对改变交通拥堵、分流渣土车起到积极作用。

  据介绍,宁丹路铁心桥段改造及街巷出新项目,北起绕城公路,南至铁心桥桥头。长约1100米,宽35米,计划投资约1亿元。而凤渡路作为机场二通道,北起纬九路(小行段),南至宁丹路(江宁段),长约5000米,宽60米,计划总投资10亿元。刘建功表示,“渣土车以后从凤渡路也能到江宁,没必要全部走宁丹路,可以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

  出行:

  青奥前地铁通到铁心桥

  快报3月17日曾报道过,地铁12号线将经过铁心桥地区。12号线是一条过江线路,初定站点为高铁南京南站、景明佳园站、铁心桥大街站、春江新城站、兴梅路站、油坊桥站、恒河路站、黄河路站、淮河路站、运河路站、红河路站、生态科技园站、滨江村站、林东站、桥林站,最终到达黄里站。这条线将于今年开工建设,青奥前通车。

  现在铁心桥地区的公交有75路、88路、98路、111路、112路等,如果地铁12线通车,肯定会更加方便。